第161章 谋职(2 / 2)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440 字 3个月前

;;;;  “他真是每有奇思怪想。”颜泉明当即感慨了一句。

;;;;  崔氏只好看向小儿子,问道:“你觉得呢?“

;;;;  “薛郎疏阔洒脱,有魏晋之风。”颜季明兴致很高,道:“我还从未见过看似规矩实则不羁的人物。“

;;;;  “没问你们这些,问三娘之事。“

;;;;  “阿娘不是早有考量了?如何还要问孩儿?

;;;;  “此前只听闻你十三叔收了个徒弟,如何风采了得,待三娘又如何好。”崔氏叹惜道:"可在长安这些日子,却也听说了他如何风流,与虢国夫人....且近来还要纳妾了。“

;;;;  “阿娘顾虑在此?“

;;;;  崔氏遂叮嘱道:“离京之前,你们多留意留意,看看他为人如何。“

;;;;  VA

;;;;  “薛郎明日有何安排?一道读书练字如何?“

;;;;  “明日恐有不便。”

;;;;  “要去何处?“

;;;;  薛白见颜家兄弟从后院转回来就对自己追问不停,略有些疑惑,好在他也没甚见不得人的,答道:“去玉真观一趟。“

;;;;  “玉真观?薛郎原来有来往的女冠,可是为三娘看病的腾空子?”

;;;;  那倒不是,还有一位朋友,帮忙润笔了一些文稿。”

;;;;  颜泉明、颜季明对视一眼,因没有经验,也不知这算是风流还是不风流,

;;;;  "原是这样。”颜泉明想了想,计上心来,问道:“薛白后日可有空暇,一道去平康坊宿如何?”

;;;;  薛白如今听人说宿就像是吃饭一样简单,也不太吃惊,摇了摇头,道:“后日要请虢国夫人带我见,亦不方便。”

;;;;  “无妨,待你空了一道去。”

;;;;  “不巧,之后便要纳妾过门。”薛白一本正经地拒绝了,“我实在无暇,两位兄长自去宿吧。“

;;;;  颜季明目光转动,觉得一心想去宿的颜泉明更加风流好色,薛白看起来就高洁得多,但能有这样的观感也是很奇怪。

;;;;  薛白更愿与他们聊一些官场之事,在颜家又待了一会儿,找了个机会与颜泉卿道:“若安禄山问起大伯今日见王忠嗣何事,大伯只需言打探到王忠嗣有意保河东节度使一职即可。“

;;;;  “你啊,算计人心。“

;;;;  几家忙来忙去,不就是算计这一个河东吗?

;;;;  往日薛白便知河东重要,今日在王忠嗣家聊了之后,方更明白河东为何重要,

;;;;  所谓河东,乃是在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之地,包括后世山西大部分,陕西、宁夏、内蒙的一部分。乃李唐的龙兴之地这地方山河表里、地势险峻,北有长城,南有黄河,东有太行,西面除了黄河还有戈壁大漠。

;;;;  且由于长期与外族交战,河东民风彪悍,无论胡汉,妇女、少年皆可骑射,境内有弓马娴熟的昭武九姓和沙陀族,是很好的兵源。

;;;;  故而,王忠嗣哪怕只是稍微察觉到安禄山不安份,也不敢轻易把河东节度使让出去。

;;;;  守住一个官职很难,虽然如今让李隆基对王忠嗣的猜忌消了大半,但其实还是不放心王忠嗣管兵权。

;;;;  安禄山则只需要让王忠嗣离任就算赢了,往后总有办法一点点把河东拿到手。

;;;;  薛白近来日子过得不错,本可以不管这件事,不幸的是他知晓得太多,若是不管,反而睡得不安稳。

;;;;  NN

;;;;  李隆基这两日心情不错,每日都会听安禄山述职其实契丹与奚人那些事他听得也差不多了,只不过安禄山总能奉承得他开心,让他愿意召见。

;;;;  但另一方面,杨钊的提醒也稍稍有一点影响这日,酒到微,李隆基以玩笑的口吻,笑道:“胡儿为何还找借口滞留长安?

;;;;  真想看朕罢免了义子,好谋河东节度使一职不成?“

;;;;  安禄山正在殿中绘声绘色地说着边境形势,闻言无辜地瞪大了眼。

;;;;  “还兼一镇节度使?胡儿不行的,圣人明鉴,胡儿是病了才在长安多留了一阵子。”

;;;;  “哦?得了何病?“

;;;;  "胡儿的肚子越来越大,腿上的皮也烂了,大夫说是长疮,又说得了甚消渴病留在长安治病。”

;;;;  说到这里,安禄山难得悲伤起来,忽然郑重了不少,道:“陛下,恐怕臣只能再为陛下守十年边镇了,见不到陛下与天齐寿,故而每次回长安,臣都想多见见陛下。“

;;;;  这一番话极为真挚,李隆基不由站起身来,道:"唤御医来。胡儿还年轻,岂能说这等丧气之言?”

;;;;  很快,御医赶到殿中,仔细给安禄山望闻问切,还查看了他腿上的疮。

;;;;  “回圣人,确是消渴病,所谓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病久,生痰浊、瘀血,阻碍气血运行,使身体失于濡养,顾而安大府的肚子愈大,皮肤生疮。”

;;;;  李隆基着步,道:"朕年过六旬,尚无病症,胡儿这般年岁,何至于此啊?

;;;;  “寻常人,自是比不得圣人龙体。“

;;;;  “务必仔细给胡儿诊治,用世间最好的药。朕还要重用他,岂可视功臣病重而不见?”

;;;;  “遵旨。“

;;;;  这日,待安禄山退下去了,李隆基还在感慨,向高力士道:“将军看看胡儿,再看看朕,差得太远了啊。”

;;;;  “圣人随玄静真人学了养生术,与天齐寿,看着一日比一日年轻了。老奴如今教导了几个小的,待老奴没了,好服侍圣人。“

;;;;  “如何连高将军也伤感了?”李隆基拍了拍高力士的肩安慰,心情却还不错他近来难得勤政,这日又召见了李林甫。

;;;;  这次,李隆基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李林甫眼睛浮肿,脸色透着一股衰老之气,

;;;;  远不如他。

;;;;  此时再想到杨钊那些话,他愈发不以为然起来。

;;;;  大唐有他这样一个长寿而英明的君王,岂还会担心一个胡儿是否兼领节度?

;;;;  另外,李林甫心里但凡有点数,都知道太子废立与否,与其人关系不大。

;;;;  “今日召十郎来,陇右最新的战报,

;;;;  工一有石堡城的后续,哥舒翰处理得很好,没有因王忠嗣不在而出纰漏,甚至比过去还要好。“

;;;;  "是,王忠嗣是圣人义子,行事难免有些固执己见,又顾忌良多;哥舒翰是胡人出身,天性勇武,又只知忠于圣人,故而圣人指哪,他便打哪。“

;;;;  李林甫也没完全只说哥舒翰的好话,话锋一转,又道:“当然,胡人不知礼数,

;;;;  哥舒翰每打胜仗,好屠尽蕃民,以示威,有伤天和,故而战报上杀敌人数比王将军攻城数月间杀敌还多..

;;;;  李隆基手一挥,不认为这是坏习惯,反而更喜爱这一员大将。

;;;;  这一对比,他又回想起王忠嗣这个义子不听圣旨,不攻、缓攻石堡城的傲慢。

;;;;  战事既了,召哥舒翰、安思顺等人述功献俘,让朕见一见河陇猛将。“

;;;;  “遵旨。”李林甫见时机差不多了,又道:”主忠嗣之威望,足可担任兵部尚书,圣人只需问摩下诸将便知,谁人不敬服他?“

;;;;  恰是知道四镇将领们个个崇拜王忠嗣,他才这般说,

;;;;  果然,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尽罢王忠嗣四镇节度使之职的心思更加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