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土匪逞凶(2 / 2)

咱们两家从张掖的对抗到今天热河的并肩作战,是中国觉醒、进步的一个典型表现,孙大总统有句名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是非常高兴的。来看看你们,你们放心了,我也放心了,感觉你们比张掖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益的,是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积极反应。

我跟你们说了那么长时间,就是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有更强的战斗力,有更好的战场表现,第八战区的未来不能没有剽悍的马家军的身影。这次剿匪我想亲眼目睹一下你们的作战过程,你们没有意见吧?”

马继援连忙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饭后咱们就走。”

陈海松笑着摇摇头,对张时之问道:“不用麻烦了,军人嘛没那么多讲究,吃点干粮就对付了。作战部署发下去了吧?那行,咱们这就出发。”

当日傍晚,一架从康保过来的中岛34小型运输机带着陈海松、马继援、马元海、张时之等人飞到了围场县城南部20公里的四合永镇南边,降落在伊逊河平坦的岸边荒地上。得到消息的骑兵师长马彪、副师长马禄、参谋长马朴闻讯赶来迎接。

陈海松和他们都是老熟人,热情鼓励一番,一起骑马前往马家军剿匪指挥部。

四合永镇处在一片低矮丘陵环抱之中,两条小河在这里汇合,水肥草美、山清水秀,有塞外江南之称,历史上是清王朝几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大典的必临之地。师部就设在镇子南端十几里地外的清朝皇帝前往木兰围场狩猎的行宫——庙宫。

这里已经远离街镇,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身边是大片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地,一些农夫正收拾农具结束在地里的劳作准备回家,见到大批骑兵,远远避开,显然对马家军敬而远之充满恐惧。夕阳下,暮霭沉沉、炊烟袅袅,微风送来凉意,让人感觉非常惬意舒服,顺着曲折蜿蜒的滦河的支流伊逊河众人有说有笑向南而行。

陈海松很快发现路边的树林每隔一两百米就有一棵树上挂着一两个面目狰狞的人头,长长地发辫拴在铁钉上。大热天里招惹着苍蝇围着乱飞,散发着恶臭,不禁皱了皱眉头。

马彪连忙解释说:“司令长官,这些都是被咱们斩杀的土匪。日***几十年前我家先人就是在河湟事变时被这帮大辫子兵给烧死的,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大辫子兵。这帮驴日哈地坏怂不仅偷袭了我的辎重队,还把我的人都捆在库房里倒上汽油给烧死了。他驴日哈地还当咱们回-回像当年一样好欺负呢,不给他们点颜色真地还上天去呢!”

“是啊,司令长官,这里满人很多,称自己是国民,把其他民族都叫客民,说迟早把这些人都撵走。鬼子也支持他们,帮他们组织了保安队,配备了步枪、手雷,有些还有机枪和掷弹筒,这帮哈怂驴日哈地就藏在山里,对咱们的小股部队下手。后勤基地折了一个连、克勒沟咱们又折了一个连,其他出去搜索的班排丢了十几个,找到时大都被砍头、刨腹、剁了手脚,兄弟们恨呀,这才把抓住的匪兵给砍了的。”马禄也跟着解释。

陈海松知道他们吃了亏,通过这种方式泄愤,就说:“砍头示众、震慑敌军,我没有意见,对顽固的日本走狗该杀就杀不能留情,满洲人不讲什么道义,只认实力,你们显示一下狠劲是有必要的。问题是这样挂着时间一长容易产生瘟疫,蔓延开来不得了。挂上三天吓唬吓唬就行了,还是及早掩埋的好。再说这里是集镇,大多是汉族和蒙古族群众,震慑作用不大,要挂挂到土匪老窝附近效果好一些,免得留下残忍好杀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