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民乐(2 / 2)

马步芳看着陈海松、马元海上马疾行很快消失在蜿蜒前行的队伍中,长长叹了口气,转身往回走。

喧闹的峨堡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马步芳漫步在峨堡街头,满怀的惆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碰到这样的对手,你打不过也恨不起来,人家也算有情有义。认栽吧!

陈海松的建议值得一试,度过这次难关后就像老爹那样闷头发展经济,回去和阿叔好好琢磨一下,改善与藏区、新疆、甘肃的关系简单,**、部落活佛、盛世才、朱绍良才巴不得呢。老子虽然在红军手里吃了亏,可打你们这群驴日哈地根本不在话下。

发展商贸大有可为,马家的钱都在亲朋故旧手里,动员一下,让他们组成商团,我出兵保护占些干股,西藏、新疆、内地甚至老毛子穷的只剩下钱了,啥东西不卖、啥东西不买,啥东西都得通过我,钱还不哗哗地往来了流。日奶奶地咋早没想起来呢?早这样做,少死多少人、多挣多少钱?

只是他为什么让我们把商贸公司逐步开到拉萨、日喀则、昌都、墨脱、甚至开到喜马拉雅山后边的亚东、达旺和狮泉河,与英国人做生意,有必要吗?试试看吧!

共产党有陈海松这样的能人,不发达是不可能的。我派一万人马跟着你们训练、一起去抗日、允许你们在西宁建立商贸公司参与青海的商业活动也算是对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十年后不论你们翻出多大的天也有我马家一份,以陈海松的性格,是不会亏待马家的,走着瞧吧!。

马步芳想通了未来的发展之路后,留下马彪在此接应马元海,自己乘车返回西宁。

自西北向东南绵延起伏几千里的祁连山脉中段,鬼斧神工般地有一个贯通南北的豁口,连通了南北两侧,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险关要隘——扁都口。‘扁都口’这个名称的由来已无从考证,据说来自某个已经消亡了的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一团侦察连充当尖兵开道,73团在前,独一团断后押运着装满黄金、粮食、物资的百十辆大车、近千匹驮马,浩浩荡荡连绵十里,在漫天飞雪中走进了晶莹如玉、冰峰皑皑的扁都口。

出了峨堡镇,向北五里就进入甘肃地界,翻过3685米的俄博岭垭口,就开始一路下坡,山势逐渐陡峭,峡谷越来越窄,两侧群峰对峙,峭壁巉岩,山路崎岖、小河蜿蜒。刚才还能见到的在山坡雪地里啃草的高山牦牛已经难觅踪迹。